春節恐聚族

過年回家,忙碌了一年與家人團聚,本來應該是一件高興地事,但是,越來越多的人卻患上了“回家恐懼症”,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?


一、調低心理預期,不要過分強調回家的攀比、彙報功能。

一般來說,中國人有"衣錦還鄉"的傳統心理,但真正做到衣錦還鄉的人並不多,因此有些人因為自己沒有做出成績,在春節回家時會感到不安。我們不妨這樣想,其實現實和理想還是有差距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滿足和評價成功的體系,如果適當調低自己的心理預期,把回家過年情感交流作為主要任務,而不是把成就作為自己最在意的事,那麼你就會義無反顧地回家和親人團聚。



另外,春節回家帶禮物,不要把自己“拔”得太高,非要給自己規定帶多少財物回鄉,才是成功的標誌。其實春節對於一家人來說,就是團聚共用親情的節日,哪怕是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,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,都是最好的禮物。
二、接納自己現狀,變壓力為動力。

恐歸族要從心態上進行調整,自己減壓。接納自己的現狀,過去一年如果確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,我們承認,但是我們也曾經努力過了,目前並非失敗,只是暫時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而已。

接納自己現狀的同時,把壓力轉化為動力,把父母的督促、禮品、紅包都作為來年的動力,沒有伴侶的人,可以在2013年積極擺脫光棍身份,爭取做個"脫光族";沒有錢的人,來年要更加努力工作。

三、理解父母及關心我們的人,理解對方只是善意地關心與提醒,並非惡意為難。

恐歸族們要瞭解,對於老人來說,親情的撫慰要大於經濟上的撫慰,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獨感。雖然個人事業成功會給父母帶來滿足和安慰,但父母最需要的是大年三十團聚的感覺。
春節本是團聚的時刻,在外工作,平時就很少有機會回家看望父母。在春節團聚的特殊時刻,沒有子女陪伴,父母會倍感孤單,沒有子女陪伴,過年的喜慶味可能會大打折扣。對於那些關心我們的人,要理解對方只是善意的問候和關懷,並非惡意為難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