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1地震兩周年


311地震兩周年


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已經過去兩年,災後重建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歇,然而,截至3月,災區宮城、岩手、福島3縣,僅有56戶災民入住了災害公營住宅,全國尚有30萬災民無家可歸。

3月初,中國1名記者重訪海嘯重災區宮城縣南三陸町報導,這裡由於地勢較低,整個城市中心被海嘯摧毀。震後第2年,建築廢墟已經全部拆除,海嘯垃圾也已經清理乾淨,災難的痕跡正在褪去。處處都能看到熱​​火朝天作業的推土機和運輸建築材料的卡車。町政府已經決定將該片低地作為非居住地發展,還將就地填高5米,應對未來可能再來的海嘯。
而被海嘯沖毀家園的人們依舊住在臨時板房中,考慮到災害公營住宅的建設速度緩慢,日本政府將出台政策,允許災民在臨時板房中住滿4年,即到2015年。在這4年中,災民需為日後的生計各自打算。
南三陸町將建設1000戶災害公營住宅,低價租給災民居住。然而這1000戶,僅僅是無家可歸災民的三分之一。公營住宅主要由中央政府買單,因為預算有限,不可能全部照顧到,目前只能優先考慮老人和困難戶。

嫁到南三陸町10多年的中國媳婦鍾桂清,家里新蓋的房子被海嘯洗劫一空。如今她們全家4口已經在臨時板房中住了一年多,地震兩年後,她終於決定自己借錢蓋房。
鍾桂清認為,與其靜待政府解決,不如先貸款自己動手蓋房。然而,鍾桂清的日本丈夫已經年過五旬,銀行已經很難給其發放貸款,如何籌集蓋房子的資金,讓她發愁得很,她有些自嘲地對中新社記者說:“現在只有寄希望於買彩票了”。

然而,更多的災民選擇了離開,政府的公營住宅要到2015年才能全部建好,生活卻無法等待。南三陸町目前沒有設施完備的醫院、師資優良的學校以及合適的工作崗位,從現實出發,很多人不得不選擇異地安家。
按照政府制定的“復興計劃”,南三陸町還需要8年才能完成重建。而地震之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熱情也在漸漸退卻,經歷了巨大打擊的災民們,終究還是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“回家”。
相比海嘯災區——宮城縣的大興土木,受核事故影響的福島縣卻異常的“安靜”。
雖然東京電力公司表明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廢爐時間為40年,但為了修復核事故對於福島縣的影響,需要完成的工作卻堆積如山。以最基本的修復工作——消除污染來說,截至今年2月底,福島縣對於災民住宅的除染工作僅完成了15.9%。
此外,復興工作還包括對於縣民健康的管理,農林水產業的恢復生產以及中小企業的振興等。每一個問題都在核輻射的陰影下變得困難重重。
很多福島人認為,對核事故何時可以解決已經失去了耐心,伴隨著政府不明朗的複興步伐,福島人看不到未來,無法改變現狀的人們開始流失。

去年4月,因為核輻射值回落,一批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20公里內的警戒區域相繼解禁。原本無法進入的村子已經可以自由歸家,然而1年過去了,大部分村子的歸家率仍然不足20%。很多災民寧願住在臨時板房裡也不願意返回家鄉,因為板房所處的市區公共設施齊全,生活更加便利。
目前至少有6萬福島人在縣外避​​難,來自政府判斷的是,5年內這些人仍難以歸家,已經在考慮將整村人以“臨時城鎮”的方式集團安置。 5年之後,這些災民是否還會選擇返回福島仍是個未知數。而一項調查顯示,福島約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離開了故鄉。擔心輻射影響健康成了他們離開的主因。青少年的離開意味著福島的年輕人才將日益稀缺,留在這裡的更多是老人,這為福島的複興蒙上了陰影。
專家估算,按照福島現在的人口流失速度,30年後,福島將流失73萬人,約為全體人口的37%。
在福島,執著希望歸家的以老年人為主。中新社記者在福島南相馬市原町臨時板房中遇到一位89歲的老人渡邊良一。地震後至今,他已經連續換了5個避難所,身心俱疲。他的家在距離核電站不到5公里的警戒區,他希望臨終前可以返回故鄉。

熱門文章